9499威尼斯登录|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
发布时间:2025-06-20 13:50:01 943 次浏览
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——专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,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,建设绿色家园。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哪些成效,如何科学防治荒漠化?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。
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谈到我国防沙治沙的最大成效,张建龙指出,我国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三个监测期逐渐缩减,缩减速度不断加快。历时20多年的5次全国监测数据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00年以前,我国沙化土地呈扩展态势:第一个监测期(1994年之前)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,第二个监测期(1995年1999年)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。
2000年以后,我国沙化土地呈缩减趋势,第三个监测期(2000年2004年)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,第四个监测期(2005年2009年)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,第五个监测期(2010年2014年)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。张建龙说,自2000年以来,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呈现双缩减,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.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,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,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,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同时,也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。
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当前,全球正在面临荒漠化扩展的严峻挑战,共同应对荒漠化已经成为人类共识。张建龙分析指出,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、生态脆弱,受荒漠化、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分布有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。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.16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1/4多;沙化土地172.1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近1/5。
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西北、华北和东北西部,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,东至松嫰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。在防治中,要坚持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,保护就是最大的发展、最好的发展的理念。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,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,把所有的荒漠天然植被都保护起来。
张建龙说,同时要坚持科学治理,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坚持宜林则林、宜灌则灌、宜草则草、宜荒则荒,立足旱区实际,大力发展节水型林业,以水定林,适地适树适草,科学防治。张建龙指出,在当前国家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,防沙治沙必须正确处理重点与面上的关系,转变发展方式,区分轻重缓急,突出治理重点。
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京津风沙源等生态工程,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区域性的重点项目,构筑区域性生态防线,由点到面带动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。以治沙促治穷除了生态威胁,荒漠化还加剧贫困。统计显示,全国近35%的贫困县、近30%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,土地荒漠化,严重影响着我国北方近一半土地的生态面貌和生态安全。对此,张建龙指出,治沙和治穷是一对孪生兄弟。
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,沙区的穷根就铲除不了;如果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改善,防沙治沙也长久不了。土地荒漠化,既是生态问题,也是民生问题。张建龙说,要充分发挥沙区光、热、土地等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地发展沙区特色种养业、精深加工业和沙漠旅游业,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,培育沙区特色产业,增加群众收入。
同时,要积极创造条件,为沙区贫困人口提供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,要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直接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,或者就地转成沙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,通过参与生态建设和管护,增加收入,实现稳定脱贫,探索一条生态精准脱贫的新路子,更好地实现生态美、百姓富的有机统一。张建龙表示,为确保防治成效,国家林业局将突出四个优先:在防沙治沙与石漠化治理工程规划布局上,优先考虑将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规划范围;在防沙治沙资金投入上,优先安排扶贫开发重点县;在沙化、石漠化治理措施上,优先采取有经济收益的治理模式;在荒漠化和石漠化防治技术推广与技能培训上,优先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,实现以治沙促治贫目标。
(记者李慧)。
本文来源:9499威尼斯登录-www.kuaitui360.com